文/庄巧祎

 

在上完Marshall老师的课后,刚好最近微博和各大平台上都在流传着米歇尔奥巴马的演讲视频,几乎所有上过课的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老师课上所教的知识。我们都能很敏感地分析出,哪一部分是属于Self,哪一部分是属于US,哪一部分是属于Now。大家都戏中毒太深。在美国,公共叙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尤其是对励志于当政客、活动家、社区组织者的人。而在课程中,老师为我们播放了几段范例演讲视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其中一段是奥巴马04年在民主党党代会上的演讲。当时他还只是伊利诺伊州的州参议员。在他的演讲里,我们听到了他讲自己父母的故事、祖父母辈的故事,并且巧妙地让他的祖父母、父母们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奋斗中的美国人的缩影,打亲民牌,让自己成为听众心目中的“one of us”(我们中的一员)。故事里面有许多的选择,比如他的爷爷攒钱让他爸爸上学,注重教育;他爸爸到美国留学遇见了他的妈妈,不顾当时时代的种族歧视和隔离状况毅然结婚;父母给他起名奥巴马这样一个非洲名字,是因为相信一个人的出身在美国并不会成为未来成功的壁垒。他讲着父辈祖辈面临的一个个挑战,做出的一个个选择,面对的一个个结果,然后传达出美国人相信的价值观人生来自由而平等,在美国,是可以通过自我的奋斗与努力而成功。另外,他又讲了自己在做州参议员,自己在做社区活动工作的时候遇见的那些民众们的故事,借他们的故事来说美国面临的挑战,以此来鼓舞人们,挑战的严峻、行动的迫切,和努力的必要。

 

而米歇尔的演讲同样的是各种故事,从她作为第一夫人见到的各种故事,从自己和奥巴马的相遇,到他们相似的成长背景。她讲述自己父亲,自己的家庭,在描述父亲每日辛勤工作,每天都笑脸面对自己的孩子,每学年初努力帮助他们付学费,这些细节都让人觉得真实亲切感人。而她有巧妙地把奥巴马的每条政策跟这些故事中辛勤工作的人们,比如妇女同工同酬、中产阶级减税、小企业减税、学生贷款减免、医保政策等。她告诉听众,奥巴马所做的正确选择,都是因为成长之路上的经历,让他在为这些政策奋斗的时候,并不考虑是否有政治难度,而更多是做对的选择。她有慢慢地把每个人都融入了美国故事。她号召所有的美国人,要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未来更多的可能性,让美国这个伟大的国家继续前行,大家都必须努力工作奋斗,这有巧妙地连接上了“Now”的内容。

 

很多时候我们都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人生中的故事可以具有那么多感人的力量。Marshall老师在哈佛开课,他训练学生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限时练习,小组反馈,让同学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公共叙事演讲技巧。我们两天的工作坊正是他在哈佛一个学期课程的超级浓缩。30人被分成5个小组,从2分钟的关于Self自己的故事,再到讲加入SelfUS的故事,再到要包含SelfUSNow的故事。助教们通过指导和反馈,让我们不断改进故事。几轮下来,我们一听到计时员的秒表声响就都情不自禁地发出哀嚎:又没讲完。然而这样大的压力下的训练,却让我们小组内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当队友们把自己人生中那些困难、挑战,自己曾经的脆弱、奋斗的艰辛、渡过难关的结果分享了之后,我们都更加认识彼此,发现了我们存在的共同的价值观。而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也许你并未有太多的思考,但是当你讲述的时候,你正在赋予那些生命的片段一些新的意义。

 

Marshall老师一直在强调,公共叙事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不断加强的。一个好的公共叙事,需要设置出挑战,有对比在其中,先让听众感到了相同的压力,随后这个故事中的人物需要作出选择,因为正是选择背后承载着价值观。在讲述的过程中,细节必不可少。人总是会记住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是特别或者能引起共鸣的细节。他还强调,“Self”“Us”“Now”并非完全是固定的顺序,可以自由变换组合。但是这三部分的链接非常需要技巧。比如奥巴马和米歇尔在演讲中,在把父母亲的故事联系到千千万万的美国工薪阶级,使用的词汇、句式、连接词等等。

 

我对他为我们播放的一个学生演讲视频印象尤其深刻。视频中的年轻人叫James Croft,是一个上他的课的大学生,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在演讲6.12 Seconds中,他站在哈佛广场中间,第一句话就说6.12秒是一个年轻人因为自己和同行爱人的视频被放到网站上,经受不了压力,从高桥上跳下自尽,而这个时间正是他从跳下到落海的时间。他说他虽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6.12秒的体验,但是完全明白这种被孤立和被歧视的感觉,于是他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热爱芭蕾,喜欢芭蕾舞蹈服却被老师骂娘娘腔和遭遇各种同学歧视的经历。他非常有技巧地把这种因为性取向产生的被孤立与不尊重扩大到更多,比如因为自身缺陷、因为与众不同而遭受的欺凌和被孤立。在美国,校园欺凌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他又讲了很多已经死亡的孩子们的故事,告诉听众们问题的严重性: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某一天发现,自己以为最了解的身边人其实是心里很苦且无处诉说,只能以死来解决烦恼。他在演讲中,情绪激动地描述那些令人震惊的死亡现场,让我们体会这些孩子临死前的绝望和孤单。他最后号召在场的听众,让大家写一些话录影给那些遭受欺凌的孩子们,告诉这些孩子们要心里存着希望和乐观,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同,并与这些欺凌作斗争。这个演讲,Marshall老师给了A,并且在美国的youtube网上有很高的浏览量。

 

一个故事产生的震动、正能量的传递、对行动的煽动性很多时候都是被我们低估的。随着中国社会的持续发展,社区建设的发展、社会活动的增多,对于领导力的要求也愈发提高。但是故事还只是一个开始。团队建设、策略规划、执行才是应该更加注意的重点。这些就要等下一篇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