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韬

此行之中,从美国东部至西部,我有幸先后拜访八所享誉全球的学府。由于时间仓促,因此都是走马观花,但纵然只是向当地的学生随心问几句,也算增加了几分对于这些学校的了解,因此在一路也就渐渐串联起对于美国大学教育的一些概括和思考。在临行之前的最后一站,来自UCLA的教授举办了专场演讲概述美国教育,也解答了我先前的不少疑问。

 

多少对于美国大学有几分了解的人,都不会对于通识教育的概念全然不知。近年来,国内的复旦、浙大等学校也纷纷开始试水通识教育,本人所在的人大也开展通识教育讲堂、全校通识选修课等制度,因此一时间“通识”二字成为教育改革的金字招牌。那么通识教育到底是什么?美国的大学又是如何来开展通识教育的呢?

 

我翻阅资料后知道,通识教育的理念在美国缘起甚久。19世纪,不少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专业性过强、知识被严重割裂,于是提出通识教育的概念,意在培养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并贯通的学生。这实际上对于教育理念的一次全新解读,教育不是技能教育,而是人格和能力的教育。这样的理念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在美国大学教育中生根发芽,同时被广泛认可。如耶鲁、哈佛等学校甚至将通识教育视为其立校之本,可见其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一般意义上说,与“通识教育”相对的概念便是“专业教育”。即以培养专业技能、进行范围明确的专业学习为目的。那么,既然通识教育看似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美国教育是否就“以通代专”呢?答案是否定的。对于通识教育的重视,并非在否定专业教育的意义,其中的关键在于,谁在先,谁在后?美国大学教育给出的答案是,通识教育在先,专业教育在后,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通识教育的开展依托于一套系统的制度设置。在我所考察的哈佛、耶鲁、普利斯顿等学校,全体本科生都实行寄宿制及统一管理,他们同属于以学校命名的本科生学院,如耶鲁学院(Yale College)、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这一点迥异于国内所普遍采用的本科生分院系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中,所有本科生入校时均无专业划分,而是同时接受两年的通识教育。

 

以耶鲁为例,耶鲁学院负责本科生管理,本科生在大一大二两年须完成不同学科的通识课程,一方面,他们可以充分地依据自己的兴趣做出选择,但另一项制度则避免了随意选择导致学科跨度过分散或过为集中的问题,这项制度叫做“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耶鲁学院将所有课程分为分为五大类,包括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量推理、以及写作,并且对于在各类别中必修学分数做出规定,所有课程则由相应的院系开设。因此,每个耶鲁的本科生都拥有一份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它以学生自我兴趣为基础,但又通过软性约束保证通识教育的效果。很显然,这样的模式中凝结了大量的智力成本、人工成本以及物力成本,也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去不断修正完善以确保教育效果。由此可以看出,通识教育不是简单地将专业教育变为跨学科教育,而是一套涉及学科划分、学生管理、教学资源分配等多个方面的系统的制度安排。国内大学的模仿尝试,只是刚刚开始。

 

经过两年的通识教育,耶鲁学院的学生在大二结束时开始面临对于专业的选择。学院建立了名为“Subject program”的制度设置,从多个方面帮助学生做出专业选择。只要满足相关专业的就读要求,大三起便所有学生便进入某一专业学习。很多人会说,从大三开始学习专业课是否为时已晚?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美国的本科教育对于专业学习的要求较低,重在将学生“引进门”,而深入的专业学习往往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另一方面,在我看来,美国本科的课程设置相对重视质量而非数量,因此其总体修读的学分的确远少于国内

 

在很多常春藤的本科教育中,还有一点令人印象深刻。在这里,有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或是享誉全球的大师仍然很乐意为本科生开课,这也就是在耶鲁公开课的课堂上能看到诸多世界顶级学者的原因。数百年的历史中,这种对于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的重视已经内化为学校的核心精神,也成为许多教学工作者认可的信条。不过,关于大学使命在研究还是在教育的争论由来已久,国内的大部分高校在此方面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在美国的很多大学中也普遍存在着研究生担任本科教师的现象。由此可见,学术科研与教学的冲突在美国的许多大学中也未被解决

 

然而相比于中国的困境而言,美国教育对于这个问题还是给出了一个答案。不过这要从当地的大学设置说起。在美国,实施本科教育的主体并非单一,最主要的有三类,第一类是大学,是我们英语中所说的university,第二类是文理学院,英语中叫做liberal arts college,还有一类则是社区大学,英语中叫做community college。以上所讲的耶鲁、哈佛等高校,均属于第一类,类似于国内的综合性大学;而文理学院则旨在提供自由的文理教育,四年学制,只提供学士学位,换句话说,文理学院是专门进行本科教育的机构。第三类社区大学则是两年学制,毕业后授予副学士学位,可进入本科大学继续学习。

 

在国内长期形成的观念认为,以哈佛、耶鲁为代表的大学(university)同时拥有顶级的本科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而文理学院与社区大学则被忽视。实际上,正如上文所说,由于大部分大学中教授忙于科研与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与之相反,全力以赴关注大学教育并以出色的大学教育为己任的文理学院,则往往提供更优质的大学教育美国本科教育重在通识教育、培养能力,而非提升专业技能,因此并无研究背景的文理学院与社区大学完全有能力做得更好。这样说法显然有悖于我们所拥有的常识,不过当我将信将疑地询问了一些美国学生后,他们的回答给出了肯定。他们认为,一些著名的学院,如弗吉尼亚的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Mary)、马萨诸塞的阿莫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等在不少方面要优于哈佛、耶鲁之类的大牌名校。

 

短短的美国之行自然无法了解美国大学的全貌,很多细节也无从考察。不过每当漫步于名校校园中,感受独特的大学氛围也算是一次难得体验。考察过也知道,美国的大学不是天堂,并非完美无缺,但是对于在路上的中国大学而言,这里值得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