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标签 台湾 的文章

高雄日记5:门

文/潘美怡   前一段时间过得非常充实,刚结束为期一个月的期中考试,其中包括一份演讲、数份实习申请、课程报告,过完了一个礼拜的空间期,紧接着又开始准备期末的报告和考试。   上个礼拜周六前往台北的大巴上,重温了一部影片《Temple Grandin》(又译:自闭历程),真人事迹改编,描述了一个患有自闭症的人成为动物学专家的历程,片中出现了非常多的“门”,当女主角要去尝试一样陌生且让她害怕事情的时候,她会把这件事情想像成一扇门,然后鼓起勇气一步步往前将门推开。   会想起4月中旬时,通识中心……

阅读全文

有舍才有得,能给也是一种幸福

文/吴孟霖   这几天,心血来潮翻了一下自己写的书,其中褚士莹学长的一段话突然很有感觉…   「服务期间,在不断尝试与犯错的过程当中,一定帮助了自己,也就是说,在学习国际服务的过程当中,我们自己往往才是真正的受益人。」   成为自己的受益人,这是他当年勉励我们的一番话。六年过去了,越来越能体会这句话背后的奥秘。   在出社会以前,每个人都处于不断学习的状态,有很多时间、也有很多机会允许犯错。从社团经验、课业实作、甚至自我摸索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或是人生的方向。当然也许有些人没有这么明确的……

阅读全文

台湾咖啡馆文化思考

文/董弈   在《新鲜的旅游》里仍然有很多没有说透的地方,于是我想再详细地讲讲台湾的咖啡馆文化以及它的运动实践。咖啡馆和独立书店,是我认为在台湾最有味道的两个地方。   咖啡馆,是台湾文化中四通八达的节点。里面不仅承载了整个城市的活动宣传,和一些可以贩售的艺文杂志,更凝聚了一批特定的社会动物。比如永康街附近的路边躺着一只猫,就是深夜各种独立电影人,社会运动家的交会场所,生态绿咖啡是公平贸易的聚合点,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和社会创新活动都在这里进行。Danny在《开放分享的社区》这篇文章里……

阅读全文

女书店,以阅读消弭偏见

文/张婧雯   女书店,定位和诉求都坦率地表露在店名里。   你可以断句为女/书店。 人称“妇运女侠”的郑志慧女士,于1994年和伙伴们共同创立了女书店,亦是华文地区第一家女性主义专业书店。至今十余载间,书店不仅提供了阅读空间,也将“女性友好”体现在活动历上。八月间举办的就有:鸭嘴钳再进化─妇女健康与文化课程,女女情谊伴一生──《油炸绿西红柿》 vs. 酪奶松饼,占领罐头工场!──女性主义教育学。比起其他书店讲座偏重于文学讨论,女书店更像是为女性读者提供的一个课室,参与者探索自身,也反思自己在……

阅读全文

台湾本土文化书局

文/张婧雯   台湾本土文化书局,有一副老灵魂。   就外观而言,这也是一家老派的书店。我隔着略微锈了的铁栏杆,努力向内张望,还不知这正是创办人纪敏雄先生的祖厝。窗户俨然已是文化展板,贴着的照片记载台中旧迹。   很是谢谢店员一号余淑贤女士,抽出周一公休的时间接待我。我随她走进店内,得以稍稍靠近这老灵魂的内里。书架沿墙而立,房间中部的区域只摆着两张大长桌,陈列少许的书籍,客人可以坐在木板凳上阅读。房顶略微挑高,悬着老式的三叶大风扇。比起一些需要在紧邻的书柜间穿行的二手书店,本土文化书局的……

阅读全文

二十一岁的理想,洪雅书房

文/张婧雯   洪雅书房是行程中一直拿不定主意的部分。怀抱着环岛的贪心以及对交通因素的考量,我难以取决是否为了洪雅而取道嘉义。但是台北认识的A以及青辅会的长官都极力推荐,强调洪雅于我探访台湾书店之旅中的不可或缺。在有河BOOK,我又向店主686征询意见。   “我想去洪雅书房看看”。   我说完这句话,686就笑了。“噢,洪雅书房啊。洪雅的老板比较特别。啊不像我们这些店主啊,就是待在店里。他可能经常跑出去,修修房子种种田。”   哈?书店老板跑去种田,那是什么情况。   于是下定决心取消东海岸的……

阅读全文

出走,重新定义自己

文/吴孟霖   有一次,交大学妹打电话给我,询问是否有意愿担任一场会议的讲者。当时我有点犹豫,除了个人行程考量外,我也在思考,自己究竟可以带给学弟妹们什么想法,土耳其经验、社团活动成果似乎都讲了狠多年,有点老生常谈。心中正拿不定主意时,学妹告诉我:「这次参加的成员几乎都是出国回来或准备出去的研习生,希望学长可以分享志工经验和未来职场的联系。」   不知不觉,以前听惯职场讲座的我,现在也要站在台前,和一群即将踏入社会的新鲜人分享。为了慎重起见,我决定先写一篇演讲稿,让所有参与会议的人,……

阅读全文

我在台湾的交换生经历—“文大”的那些人和事

文/张曼玲   2011年秋,我在深圳大学的“公文通”上,看到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和我们学校的交换学生合作计划,心里不禁一动,台湾是怎么样的一个地方呢?台湾大学生们的生活是如何的呢?自从我通过国际学生组织AIESEC参与土耳其的志愿者项目回来以后,就一直等待着一个机会,期待着去到另一地域,感受一种不同的文俗风情。眼下,有这么一个机遇——1个学期的台湾学习生活。边学习、边体悟台湾文化,看起来很吸引人,我立即下载了报名表,提交给国际交流部的老师。   等邀请信、办赴台通行证、订机票,一切进展……

阅读全文

是時候

文/曹诗源   出租车往机场疾驰。在台北各个角度都可以瞥见的101,慢慢消失在车窗外流动的风景里。已经走出外双溪,连那每日每日看着的碧绿的树林也渐渐变成了宽阔的草坪。看来真的,要到机场,然后要跟我好不容易熟悉了的台北,告别了。 我回忆着,这四个月来的日子。竟然完全没有预期中的伤感,而是一种,实地考察完成,要回去做正事的强烈的使命感。 还记得刚来那天也是在车上,接我的是一个长的像学长的老师,和计程车司机探讨“MAKIYO真的太过分了!”这个台湾大事。   我惶诚惶恐的望着夜里的台北,没有想……

阅读全文

高雄日记4:台北,高雄

文/潘美怡 (摄于中正纪念堂前的自由广场) “这城市有雨,但适合走路” 台北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像我在梅雨季节在广州搭地铁,雨水和密集的人群,是接踵而来的吞噬感。在台北车站好不容易避开人群坐上捷运,心中刚生怨念,抬头看见捷运广告位置上刊登了一首得了台北文学奖的诗: “这城市有雨,但适合走路 八月穿过捷运,觉得孤独 到站前确认行李 不再像是一名旅人 只带一句话,一本札记和少许谎言 只寄一封信,一个月一次,一期一会 你说,收到信就可以 听见城市的温度 嘈杂的,通站的,轰隆 ………………” 读完之后,台北的形象……

阅读全文

最近文章

福利派送

分类

友情链接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