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E Meetup

Kayie  摄影 / 克洛尔CLOVER 撰文

“我来自潮汕”。每次自我介绍,都会不自觉给自己贴上这个标签。或许正是因为这份不知源自何处的热爱,让我开始跟“返乡”二字开始挂钩。

一开始产生“我要在汕头做点事情”的想法,是在两年前。

那时的我,在广州一家社会企业实习,也开始自己带一两个项目。老实说,当时并不知道“返乡”的概念,也无任何崇高的梦想掺杂其中。仅仅因为看到汕头并无这样的活动,假期在家有点无所事事,而自己从大三就一直在校内外折腾各类所谓社会创新的活动。所以那年春节回家,便发起了汕头的第一场真人图书。第二年假期又跟朋友发起一场工作坊加社会创新分享会的沙龙,妄想把自己的鸡血打到家乡青年身上。当“返乡”二字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我才意识到,原来自己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所谓的“返乡”。这两次经历,也只能算是返乡之旅的开端。现在回想,仍觉自己鲁莽。仅仅因为活动而活动,忽略了许多后续的考虑。真人图书有无给读者带来一点思想冲击?沙龙过后,有多少青年真正被打到鸡血开始行动?我都一无所知。

有了前两者的经验,去年假期在汕头澄海发起的CAPE Meetup多了些深思熟虑。自己身边的一些朋友也渐渐回家工作,在平日的聊天接触当中,我发现他们一些想法的改变。越是知道得越多,在做活动的时候,越变得“犹豫不决”“畏畏缩缩”了。担心自己所做的事情仅仅是自己一厢情愿,担心这种生搬硬套的做法会让家乡的人反感。

所幸,这次“本土文化行动”让我大开眼界。有那么一群人,在这里为此努力耕耘,有以微博记录本土文化的博主、有传播潮汕文化的电台主持人、有默默活化传承红头船的主题馆馆主,也有坚持做自己的咖啡馆夫妇。这些人给了我很多的惊喜。而那个下午的讨论,从海岛文化到华侨文化、从潮汕建筑到潮汕手工艺、从功夫茶到潮剧,一个下午的畅所欲言更让我看到这座小城充满了无限可能性。

作为一个潮汕人,我从来都是幸运且自豪的。不仅仅是因为那东方犹太人的称号,也并非众人皆知的美食,而是因为在潮汕这片大地上,独有的风土人情、传统民俗与艺术、极具特色的建筑,还有这一天发现的那些在为此努力的可爱的人。

“要把这些人事物讲给大家听,要让这样的氛围持续下去”,这个想法在我心里坚定下来。所以,「活现潮汕」出现了(微信公众账号hxcs13)。

然而在资讯爆炸、碎片化当道的今日,又有谁愿意静下来听你慢慢阐述那些古老的传统,引以为傲的民俗风情。所以我们希望用新的眼光去解读那些被人遗忘的传统,用新角度去记录那些被人忽略的故事,也将那些正在酝酿的新风尚与大家共享,将一个鲜活的潮汕活现在所有潮汕人与非潮汕人面前。这一切才刚开始,我和伙伴们还在探索。如我在介绍里说的,“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行动是否有用、是否值得,直到你真正行动。”

今年在潮汕地区,返乡这一话题几乎上了朋友圈头条。不管是“听潮”分享会、ukulele分享会,或是小型音乐会,还是分享与讨论的文化沙龙,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活跃于一线城市的各类创新活动将在未来两三年逐渐渗透二三线城市,返乡将是未来几年的趋势。然而,我真心希望返乡活动并不仅仅存活于假期。如何让其生根发芽,真正给当地带来活力;如何强强联合而不是各自为政,资源共享,这或许是第一个返乡热潮之后应该去考虑的。

我所认为的返乡,并不一定是回到家乡工作,才可以归结为返乡。回家还是去远方,亦是一个无需讨论的话题。正如一朋友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取舍。但无论你在家乡,还是在远方,做点让自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好,让家乡的生活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让自己忘记自己的“根”何在,这不就是返乡么?

流水账般地回忆了一回我的返乡之旅。愿你也在这旅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