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泓翔

中国人在世界:磨合之痛

   “我恨中国人,他们老是欺负我们莱索托人。我们的总统最喜欢你们中国人了,把什么好东西都给了你们,警察也帮中国人欺负我们。”一篇名为《中国人在莱索托》的博文,曾经援引了一名莱索托妇女对中国人的不满。

 

你可能会说这是不专业的记录者看到的个例,是选择性观察。

 

《中国人来了》。BBC的纪录片,在描绘了中国在非洲的大量投资建设之余,也描绘了当地人对中国人的敌视。“他们给鸡注水。”一名村民说。

 

你可能会说这是西方媒体刻意丑化中国。

 

但是如果你足够清醒,或者你怀着开放的心态走出去,就会发现这些是真实并且有代表性的。我们自以为非洲和南美都是“中国的老兄弟”,却不知道在这些“老兄弟”眼中,中国的形象已经在崛起中遍体鳞伤。

 

《中国正威胁厄瓜多尔最美丽的瀑布》。当国内在报道中水电帮助厄瓜多尔建设当地最大的水电站时,在外媒上这件事是被这么报道的:中国人在这里修的水电站,将导致全国第二大瀑布圣拉斐尔大瀑布的消失。

 

 

“他们特别封闭”:了解的需求

自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在非洲和拉美的投资(FDI)急速上升,光是拉美,投资额就从2003年的2.26亿增长到了2009年16亿,增长了约七倍。

 

政局逐渐稳定的厄瓜多尔,由于蕴含丰富的石油、矿藏、水电开发潜力,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投资的重要对象。在中国商务部网站上可以看到,中国驻厄瓜多尔共和国大使馆经商参处俞福荣经济商务参赞说过:“目前(2010年),有20 多家中资公司在厄瓜多尔从事或开拓能源、矿产、工程承包、电讯、金融、铁路、桥梁和水泥生产等方面的项目。在厄投资总金额已超过22亿美元。厄瓜多尔已成为中国在拉美最大的投资国之一。”中石油、中石化通过直接投资和组建子公司的方式,在这里形成了极具影响力的安第斯石油公司等石油企业。加上中国现在是厄瓜多尔单一的大额贷款方,他们受到当地人的广泛关注,关注中不乏批评和质疑。

 

“刚来时他们不遵守对于上班时间的规定,让工人一天工作12小时,一周7天,一年7个月。但是我知道现在他们已经改进了,不是这样了。”露琵塔说。原先为NGO工作的她,现在是独立的学者兼教师,在她看来,这样更能保持独立客观的判断。然而,在她看来,在厄瓜多尔的18家各国石油企业中,中国公司仍然是总体表现欠佳的石油公司。

 

“他们特别封闭。”露琵塔说,“一方面,他们在石油开采区四面进行封锁,不让外人进入。另一方面,他们严格管理自己的员工,不愿意让外界了解他们的事情。”

 

在露琵塔看来,尽管石油公司都不会让自己的领地成为别人想进就进的公园,但是,其他公司一般而言还会比较开放,不时会让外界进去参观。然而,这对于中国石油公司而言却是不可能的。他们不愿意和一般民众、NGO打交道,只是跟中央政府谈,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和地方政府谈。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Napo River Foundation的特里,Accion Ecological的伊斯潘拉兹,Ingenieria Sin Frontras的索拉达等。封闭性被厄瓜多尔人认为是中国(石油、矿业、水电)公司与其他公司的最大区别。相比而言,同处于本身属于“不清洁行业”的石油产业,他们在环境破坏的程度上其实并不比其他公司糟糕。

 

“一般来说石油公司都把过程中附加产出的天然气直接烧掉,既导致空气污染又浪费。就这点而言,中国的安第斯石油公司是这里对石油开采中的天然气利用得比较好的石油企业。”米奇是Amazon Watch的员工,作为美国人的他从伯克利大学毕业后已经在这个国家生活了五年,关注于发展中当地社区尤其是土著社区对开采行业的抵抗。

 

当笔者向露琵塔谈到安第斯石油公司为了保护环境采取的许多措施,诸如把废水注回地底和打斜井等一系列为了满足厄瓜多尔环境部规定而进行的措施时,露琵塔喝了一口水,淡淡说道:

 

“但是,你怎么能相信一个来自自己70%的水源都被污染了的国度的公司呢?”

 

没有开放,没有沟通,就没有信任。

 

 

“恐怖主义”:彼此的妖魔化

   穿着凉鞋和袜子,电脑屏幕上是QQ和扫雷游戏,位于厄瓜多尔石油中心Lago Agrio的一家中国石油公司营地中,笔者见到了一名在周末值班的员工。以大学生旅行途中希望参观为名,笔者和朋友进入了被围墙封起来的这片居住区。门口值班的厄瓜多尔当地员工只会说西班牙语因而无法了解笔者意图,然而因为笔者是中国人的面孔,他把笔者带到了该名中国职员的面前。

 

“我们一般是不让进来的,中国海外公司都这样,不可能让你们参观。一般参观的要么是国内来的,要么是业务合作方,你们要参观我得请示我主任,他现在不在,而且就算他也很难做主。”他操着四川口音,对笔者及朋友的到来表示麻烦。

 

“那么,我们可以跟这边的员工随便聊聊吗?我们只是想问一下这个地方周围吃饭啊游玩之类的事情。”

 

“不可以。我们的员工跟外人见面有严格规定,从这里出去都有限制的,还要带保安。”

 

“为什么呢?”

 

“有恐怖主义之类的东西,你看这里离哥伦比亚那么近,游击队什么的也不远,中国海外公司都这样。哎呀你别问了。我还有工作要忙,你们去别处玩吧。”他又在QQ聊天框里键入了一句话,没有兴趣继续交流。

 

位于YASUNI热带雨林边界上的第14区是安第斯石油公司的开采区域之一,也是土著人部落瓦拉尼人的栖息地。试图与当地中国公司接触失败的次日,3月12日中午,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了14区的一户人家,据向导介绍,这户人家的男主人曾被中国石油公司和当地政府以“蓄意破坏”和“恐怖主义”起诉。

 

“我们这个村落见过了太多石油公司的更替,最开始是Texaco,现在是中国石油公司。”雷(化名)向笔者一行人倾诉了许久,他对中国石油公司充斥着巨大的不满。“所有公司里,加拿大公司是最好的,中国公司是最差的。当时加拿大公司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各方面服务,而中国公司对石油以外什么的事物,包括社区的发展、居民生活的改善完全不感兴趣。”

 

雷对中国石油公司的不满有以下:

“中国石油公司欺骗当地民众,因为我们不懂法律,所以他们提出一些条件我们也不懂,签订了合约后来才发现被骗了;中国石油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实践做得不好,一些有害物质只是直接掩埋,还污染了我们的水源;中国石油公司压榨当地劳工的工资,以前我们每天工资是25美元,现在被压成了12美元;中国公司对当地民众缺乏尊重和交流,往往用一点钱来打发;中国公司设计策略来分化村落民众,比方说只要还有人家不同意就大家都拿不到钱,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

 

出于不满,雷曾经和几个其他村名阻挠中国公司搬运机械设备进山,因而被控扰乱公共秩序和恐怖主义。据他所说,这种不满情绪是村子里的大多数。对此,旁边的两名村民点头表示同意。然而,当笔者提出请他带笔者去看证据时,他拒绝了,说那些地方都是被公司封起来的,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不能带笔者进去。不只是带人去看证据,连笔者要拍他的照片他也不允许。向导向笔者解释:“他还是害怕的,而且你还是一个中国人。你要写的故事,不比他的生活更重要。”

 

“我们希望他们对我们有更多尊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钱。”雷说,尽管被问及不满中国的主要原因时他说是从物质到精神的综合,但是另一方面,问及对中国公司的期望时,物质却切实是主要的:“我们希望中国公司能够提高我们的待遇,也帮我们建一些水处理方面的设施。这个区域因为石油开采已经成为很富裕的区域了,然而,我们却还是那么穷。”

 

 

“鬼子不吃菜”:观念的不同

   在厄瓜多尔石油重镇科卡的市政府边,有着一家中餐馆,老板是从广东来的,已经工作了八年了。他向笔者提到中国水电公司在这里会受到一些敌视。问及理由时,除了中国公司要求用石油、当地银行等来抵押工程款外,他认为当地人文化低,观念落后,不能理解那些工程项目的好处是重要原因。已经在这里呆了很久的他,依然觉得与当地人有隔阂感。

 

连日奔波,笔者与朋友对厄瓜多尔当地的饭菜觉得不太能适应,难得遇到中餐馆,便询问其有否中式清淡的蔬菜。老板笑:“哪有什么蔬菜,鬼子不吃菜。”

 

一句“鬼子不吃菜”,其实已经触碰到了隔阂的核心:观念的不同。同样的还有当地中国人会觉得厄瓜多尔人没本事而自大,审美品位怪异,诸如此类。

 

在科卡的中国公司办公室里,笔者见到了中石化下属的多名第一线中国员工。他们知道中国人在非洲南美确实遭遇到了与当地人冲突等问题,但是他们对此的理解却是截然不同的。在他们看来,被当地人拦住道路,对方无非就是想要更多的钱。

 

与NGO的看法截然不同,在中石化的员工眼中,这里的环境保护和员工待遇都要远远比中国国内好,不满足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里的环境规定很严,在作业现场时,虽然工地都比较混乱,但是油是不能洒到地上的。我原来去过天津的海上钻井平台,周围的海面上漂的都是油,而且工人们的生活垃圾都是直接往海里丢。”小吕不无感慨。

 

待遇方面,他们认为当地人已经待遇很好了。“中国政府很软弱、不够强硬,因而中国人在这里没地位。美国人做同样的工程,设备还不如我们,但是他们拿5万,我们就拿3万。我们还没办法开除当地员工,而美国人可以。最近公司还把一个厄瓜多尔秘书的地位提到了一些中国官员之上,我们要被他们指挥。你知道吗?厄瓜多尔工人的工资很多时候比同级的中国工人要高。” 张赫(化名)是中石化下属公司的一名主管,在他看来,中国人在这里地位低,受歧视。“我还有不久就回国了,不回来了,都离家四年了。”

 

陈多尔(化名)在这群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就如同大哥一样,深得大家的敬重。饭桌上,他对着被戏称为“小黑哥”的张赫打趣:“这里的石油工地工作确实比较辛苦,而且很容易就晒黑了,去工地呆之前我比小黑哥白,回来之后我就比他黑了。上次我都被以为是厄瓜多尔人了!”

 

“但是这样安全啊。”小许不禁感叹。“当地人老是觉得中国人很有钱,所以中国人在这里很不安全。我有个朋友在去机场的路上就被抢了。”

 

雇佣当地工人的比例和待遇是中国公司在海外经营的一个问题多发点。在村民雷看来,当时加拿大公司雇佣的都是当地员工,而且薪水也高,现在中国公司却喜欢带来中国工人及压低工资。然而,中国人的话我们却看见了另一种想法:当地人懒而不守时,干的活就只值那种工资,他们却贪心不满足。

 

同样的问题,在非洲也大量出现过,尤其是涉及铁路修筑等工程时。当当地人怨恨中国人不雇佣当地人时,中国公司抱怨当地人又懒又要求高,雇了他们耽误工程。同样的工资,可以雇到极其吃苦耐劳的中国人,那么为什么要雇又懒又爱抱怨的当地人呢?

 

 

世界的彼方,理解的彼方

   曾经,不同地方的族群相对隔绝地发展,产生了不同的性格和文化。然而,随着全球化,这些不同的人不可避免地相遇了,与之相伴的便是磨合的痛楚。在中石化的侯主任看来,中石化在这里的成就是值得骄傲的;在中国矿业公司的人看来,当地人反矿的是因为不理解经济发展的意义,固执而保守;在安第斯石油公司的人看来,当地NGO是偏激而不理性的,反石油反矿是他们在背后资金支持下的“生意”。

 

而缺少交流,隔阂便日益加深。我们走出去了,但是另一方面却关上了门。然而,这也与中国人的文化与性格有关,因而便使指责变得艰难。

 

不要说厄瓜多尔人觉得中国人不跟他们多交流了,中石化的陈多尔告诉笔者:中国不同省份的人性格差异很大,在这里的中国石油分公司很多,来自不同省份,一般也是各干各的,像他们山东人就主要跟山东人一起,不同省份的人之间也很少交流。

 

安第斯石油公司的曹经理也对笔者说过:“我们希望保持低调。”是的,低调本来就是中国人性格的传统。当地人嫌中国公司的人不像美国公司的人那样融入当地社群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玩,但是,对于嫌当地人不守时不靠谱、当地饭菜难吃、当地人审美怪异再加上有语言障碍以及心中谨慎感强烈的中国人来说,却是何等困难,毕竟,我们是一个到了异国还到处找中餐吃的种群。

 

大到国与国,石油公司与当地NGO,小到个人与个人的交往,其实我们面对的是同样的困境:因为不同而不理解,因为不同而疏远,因为不同而害怕,因为不同而敌视。这是人的本性使然的,传播学指出过:相似是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

 

是的,日常生活中交朋友乃至于谈恋爱,你在寻找的是跟你生活习惯一样、价值观相似的人:当你瞥一眼对方电脑屏幕时,对方觉得你侵犯了他的隐私而不满,这时他不满,觉得你侵犯别人隐私,而你也不满,觉得对方小气以及不信任自己。于是你们常常无法成为朋友。

 

是的,你在上网和结社时,喜欢结伴的总是观点一致的人:一起做项目,当他觉得他该休闲时,你觉得工作还没完成,于是他嫌你工作狂不懂得生活,你嫌他工作不负责。于是你们常常无法成为伙伴。

 

你寻找和你相似的人,并且在交流中逐渐形成对某些问题的一致看法,从而让你们更加相似。遇到不同的人,你很容易就会冠以各种理由去放弃交往。人与人是如此,中国与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人与人的理解与融洽变得困难,中国公司便以“工作”为关系的核心,进而只在乎如何搞定合约使生产顺利,自然不会关心社区百姓的心情。面对此番“不同”,中国人是选择以开放的心走出去,去理解、喜欢当地文化,还是自我关上门,成为一个封闭的异乡客群,这将是中国形象变迁的关键。磨合是艰难的,尤其是一个偏向于内敛谨慎的文化族群和一个偏向于开放随性的文化族群,但是如果不磨,则无合。

 

我们走出去了,大量的海外贷款和投资,让我们立于世界的舞台中心。因而有人说:中国是新的美国。然而其实,就性格开放性、对陌生事物的欣赏能力和与不同文化磨合的困难程度来说,也许中国要走的路会比美国当年的艰难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