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柯如

 你在2012需要什么?——新的思维,新的价值,和对同理心的反思。(MaD2012寄语)

2012年1月6日-1月9日,足以改变人生观的72小时。

坐标:香港

惊喜,惊叹,惊醒!在Mad的三天,从聆听多领域杰出代表的演讲,到和知名公益人面对面的交谈,从在一个个工作坊里brainstorming式的感悟世界,到和身边有着不同文化背景藏着不同故事经历的同龄人交谈探索,在这2012年之初的72小时里,一颗颗年轻不安的心,被最大程度的激发了。

 

【1月6日】开幕式

远远就在城市轻轨上看到葵青剧院上方挂着大大的MaD条幅,那颗从刚进香港就一直碰碰乱跳的心又开始紧张起来—期待已久的Mad,到底会是什么样。

排队,注册,进场。身边是一群和自己年龄相仿的朝气蓬勃的面孔,尽管陌生,但同样写满了激情与期待。开幕式剧场中央的舞台上打出“MAD创不同”的标志,两旁的屏幕上即时放映着大家在新浪微博上分享的对Mad的期待。我想Mad创了一个很大的不同之一就是让身边的人相互分享相互激励,让同样一群激情澎湃的追梦者很容易就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并相互鼓励。

 

简单的开场白过后,主持人William带我们走进了一场21世纪的创新之旅。由丹麦文化部部长Uffe ELBAEK开始了MaD2012的第一场演说“改变游戏规则的领袖思维”,以when will you see the change为引导,鼓励当代年轻人be part of the change, with a cool head, and a warm heart. Uffe的演讲十分振奋人心,他提出,青年人要有无畏的精神,敢于去改造这个世界,从失败中需找成功。同时他清楚的指出,青年人必须学会的四个步骤:Identify your failure, take responsibility, learn from it, do it differently next time!

 

如果说Uffe的演讲是用Courage来概括的话,那么美国EarthEcho International的CEO,Philippe Cousteau的中心词将会是Hope。Philippe自身是个很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社会企业家,是环境保护支持者,是探险家,是CNN的特约记者。他做了很多在我们看来毫无关联且不可思议的事情。他在为自己的故事做总结时说:“question the world, be critical and never give up hope. You can change the world”。这个活力四射的美国人让在场所有年轻的心,都不安分的跳动了一下。

 

最后一个speaker,是一位沉稳的印度人。他的演讲题目和身份都不得不让人钦佩:这位“全球未来研究所”的创办人,以朴实的话语和尖锐的角度,指出亚洲膨胀式的发展和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不相匹配,可能引发潜在的亚洲危机。他强调年轻人要敢于把想法转化成实际行动,要从全球化影响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事业和未来。他提出很多实用性的建议,最后没能参加与他的对谈是我此次Mad的一个遗憾。

 

开幕式最让人赞叹的应数现代电子音乐人梁基爵先生带来的开幕表演《电紫兔/克》 。表演共分为四段:第一段中,梁先生用电脑程序,机械设备等工业化的产物,随着不同的键盘组合,制造出沁人心脾的自然声音,水滴,风吹,虫鸣,配合着屏幕影响,让人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第二部分的主角是个立方体。先是随着音乐有不同的立体效果打在立方体上,之后立方体干脆就自己跳起了舞,展开为一只四脚甲壳虫,随着梁先生的操控,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虫子的四肢首尾皆细致灵活,音乐结束时又准确的缩成立方体,引起台下的一片掌声。

 

演出的高潮在于第三段灯光app的设计。全场熄灯,梁先生让观众拿起身边发光的物品,自己来演奏音乐。舞台中央有一个摄像仪可以感知场下的光源并根据光源位置的变化生成不同的光感图像,不同的图像对应着不同的音乐效果,于是随着大家晃动自己手中的手机,摄像仪所扫瞄到的光源图像不断的变化,竟奏出了一曲流畅优美的交响乐!全场星光点点,掌声不断,把mad开幕式推向了最高潮。最后一段,梁先生别出心裁的设计了"屏幕人的对话",由梁先生自己和另一位舞者,头戴屏幕面具(大家猜测那个屏幕其实是改装后的ipad),两人通过手指触摸屏幕对话交流。我想梁先生的意图应该是反应现代人太过依赖于网络科技,而产生了交流隔阂。两位舞者滑稽有趣的表演,给Madee们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开幕式结束后,大家在地铁上激动的分享着各自的感想,看到身边有好多和我们一样挂着红色的mad名牌的人,便知道,接下来的两天里,将会有一段更精彩的旅程。

 

【17日】****

参与活动:

1.Speech:科技与人的介面-What can we do with technology?

这场speech一共有三个speaker,分别是:来自美国的IntelliMedicine创始人Dr Daniel Kraft MD,来自英国的Roll7 CEO Simon Bennett和来自香港的Filigent创办人 MS Melissa。三人的研究领域各不相同,确无处不透露出他们天才的创新思维。充满热情的Daniel充分延用了美国苹果产品的优势,提出将医疗随身携带的理念,即通过进一步发展手机,pad的摄像录影等功能,将温度计、扫描仪植入手机,随时监控个人健康状况,然后通过网络将照片,扫描数据发送给医生,就可以实现远程就诊。让我十分感动的一点是,Daniel在介绍这些科技创新的同时,还重点强调新的科技发明一定要是要让大部分人affordable的,要这些科技真正是可以利民利国的。我想,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商人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追。开创了自己公司的Simon带来的,则是另一番印象。

 

这个看似学术派的英国绅士,实则是个吉他高手,同时热爱游戏并开启了自己的游戏公司。他致力于serious game的研究,针对治疗青少年注意力失调和多动症等,如果未来世界的游戏都是这样的游戏,那么青少年的生活将会多么美好!Simon在最后列出了这么一个公式给我们:(Technology Advance + Problem+ Creative Thinking )* Hard Work2 = Solution + Positive Production。Simon主张以自身奋斗,来给世界创造价值,这点和下一位speaker MsMelissa十分相似。

 

Melissa是三位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她在香港成立了一家BioTech的公司,注重于生物技术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她们公司的第一个产物竟然是一个看似普通实则蕴含大量高科技的仿生口罩。Melissa解释道,口罩是应用于公众防治传染病的最佳途径,而融合纳米技术的仿生口罩既保证了通透性和舒适度,又可以有效的过滤细菌病毒,目前在香港推广的十分成功。Melissa提出,作为一个享受如此多的社会资源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要look at places where people fear to go,要有创新的勇气和精神。

 

社会有什么问题,社会需要在哪里,哪里就是个人责任所在。这种应社会需求所产生的创新,才最是可以帮助大众的。Melissa这样坚定的social entrepreneur的精神,让我在敬佩的同时,产生了深深的认同感。我们平时口口相传要科技创新,却很少去思考这些创新会带来什么,怎样为社会谋福利,尤其是高端科技如何普及到普通大众等问题。这次的Mad全会,给那些只为商业盈利的创新者敲了个警钟的同时,也教会了青年们如何从更高的角度去思考这个社会。

 

在参加这个speech的时候,我还多学会了一点,并正在逐渐把它培养成自己的习惯。理念提出于mad的一个演讲者,他说,always talk to the person next to you,he or she may be the person who changed your world. 在入场前,我一个人去排队等待,无聊可是周围又找不到认识的人。于是我找了一个现在想起来很可笑的开场白就去跟我排在我后面的人搭讪:hey I heard you do not speak Mandarin just now, where are you from? 于是他也打开了话匣,我们很愉快的聊天然后坐在一起听演讲,分享彼此的观点。直到mad的闭幕式我才知道原来这个来自菲律宾的年轻人竟是Mad创不同大奖赛的得主,他在菲律宾创建的一个从事consulting的NGO在当地影响甚大。握着他的名片,那一刻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身边的人带来的影响力,是从一场演讲、一堂课中无法学到的。

 

2.Ripple forum:让孩子听到科学

Ripple forum是Mad全会为参与者开放的一个平台,翻译为水滴论坛,寓意着一个小水滴可以当起一圈涟漪,影响并团结周围的人,产生更大的能量。在葵青剧院外,有三个草架堆成的圆圈,圆圈的中间是提供给演讲者的活动场地,圆周是给观众坐的位置。"让孩子听到科学"是由一个中国内陆叫作"虹巴伦"的NGO发起的。虹巴伦主要通过网络(www.hongbalun.com)提供给所有青少年儿童他们自己编辑录制的科普内容,并通过实物捐赠MP3等活动,让更多的孩子可以免费收听学习科学知识。演讲者是虹巴伦团队的志愿者,于是这种来自同龄人的鼓舞和启发很快就打开了我的思路,如何让这个项目进行的更好?自己可以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水滴论坛的效应让Mad的参与者们互相交流互相影响,谁想到什么就可以自由的站在场地中开始一段演讲,带领这次活动。这种"无中生有"式的活动形式真是别具匠心,也最大化的开拓了同龄人身边的资源。

 

3.Challenge:How to make recycle fun and exciting?

遇见这个活动是个不小的惊喜。组织者来自一个social business,以网站为主要经营模式(http://we.makesense.org/)他们接受任何人提出的challenge,并发送给所有会员进行brainstorming。因为申请时间过晚,这个活动没有被放入Mad Ripple forum里,但是组织者仍非常热心的吸引了一些有兴趣的人来接受此次的challenge:how to make. Recycle fun and exciting。挑战提出人是香港的一位公益热心人士,他希望通过fun and exciting的形式让至少一半的香港人都自觉的recycle身边的生活用品。于是大家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开始brainstorming。可能因为是英文主持的缘故,以international的参与者为主。于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思维碰撞,讨论出很多crazy的ideas。通常是一个人想出一个方向的思路,经过大家七嘴八舌的补充后,又会产生更多新的idea。

 

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贴在墙上,主持人让我们分组,选择一个topic,并找出和它有关的几个idea进行整合,归纳出一个new concept,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然后通过图画、表演等把它present出来。于是我们非常开心的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讨论、归纳,之后用非常夸张的形式表演出来。我们甚至还”开创"了自己的公司,叫作"REFashion”,是通过有请著名设计师来为旧衣服redesign的形式让大家自觉回收旧衣服。大家在讨论中对这个概念的可行性和困难之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present给大家。组织者还为每个小组录制了短片,回到坡岛后收到带有短片的follow-up email真是难忘的回忆。在这个活动中遇到了好多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各具特色。

 

来自华盛顿的美国男孩酷爱摇滚,于是他们那个组的idea就是用摇滚音乐车来吸引大家recycle;一位来自日本的服装设计师还热情的给我们介绍他在台北服装设计工作坊,这位奔走亚洲各地搜集灵感的年轻人将自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独特的容纳在他的设计之中;在小组中还结识了在纽约工作的广州女孩,从她身上可以明显的感到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痕迹。在Mad中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对谈,身边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一段令人神往的故事,通过他们的生活,感受这个世界的精彩。

 

4.Speech:从连结到联系:集体行动的力量-What can we do by connecting people?

三个speaker,最让我期待的还是免费午餐的发起者邓飞的演讲。

 

简单记录下前两位演讲者,来自英国国家科技艺术基金会的Alice Casey和日本Earth Day Money董事会代表Ikuma Saga。Alice 相信,“永远不要怀疑一小撮人能改变世界,事实上,改变正是这样发生的”。她鼓励青年人大胆创新,团队合作,并建议我们always make positive connections。 她在经营的Big Green Challenge也是在英国赫赫有名的年轻人创新之地。(http://www.nesta.org.uk/areas_of_work/public_services_lab/big_green_challenge

 

来自日本的Ikuma则别有新意的创立了自己的Earth Day Money(http://www.earthdaymoney.org/)在网站上,人们可以通过实现自己的承诺“赚取”Earth day money(EDM),比如“我会对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会帮助支持他们完成梦想”等等,然后赚取的EDM可以换成日元在合作商店里消费。环保,帮助他人等这些事平日是没有工资的,而Ikuma通过倡导给这些事“发工资”,来鼓励大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有时不得不佩服日本人这些单纯而美好的信念,让世界变的很温暖。

 

来这个Speech,我是冲着邓飞来的。很久之前就被这个总是皱着眉头的记者感动过。他之前发起的“微博打拐”“免费午餐”两项公益活动在中国社会掀起了公益热潮。后来,免费午餐项目被政府接管,贫困地区儿童的吃饭问题成为国家重视问题,也是公益界一个重大成就。虽然政府接管NGO项目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在这个人民对政府信任度极低的情况下,政府能够顶住压力依然拨巨款去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也是足矣带给人民希望的一项行动了。邓飞说,他之前作记者,写犀利的文章批判社会,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愤怒,从而改善社会。后来他发现,并不是在座的每一位都有愤怒的,但是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有爱心的,于是他决定用爱来唤起人们的行动

 

他同时表明自己的下一个计划是解决贫困家庭孩子的医保问题。他会继续走NGO的路线,用爱心去滚雪球,让大家团结起来。演讲台上的邓飞,身材并不是很魁梧,总是皱着眉头一副在思考的样子,他是一个放在人群里就看不见的普通人,同时也是一个一开口就可以让十几亿中国人紧紧跟随他的人!从他的身上,真的可以看到中国的希望。我想当时台下座无虚席的青年们应该也和我一样,一颗赤子之心被邓飞坚定的话语深深的感染着,想要在自己最热血的时光里,为这个社会拼尽自己的每一份力量。

 

 

5.黑夜城市追踪

Finally comes the most exciting and fantastic event in Mad2012!

傍晚4:30pm,数百名参与者每六人一组分坐在剧院大厅内,小组的任务是在有限的钱和物品下,按时完成分给的任务。以三大香港旧城区-石浃尾,深水浦,油麻地为分区,每个区都设有10个checkpoint,每组需要到其中一个或多个checkpoint去完成不同的task以获取相应的分数,并在九点之前赶到位于西九的滨海广场,累计分数最多者获胜。分组是随机分的,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背景,我们小组的组成情况是:两名香港人,一个在上高一,一个上大一,一名高二的澳门小美女,两位内地过来的大学生,还有我。

 

大家一路上嘻嘻哈哈,从完全陌生到喜笑打闹原来只需要一晚上的时间。我们一起去体验香港地道的小吃,在街头卡拉ok对着路人唱歌(据说是旧香港民间娱乐方式),完成各种香港传统游戏,去警局查看悬赏通告,为了赶时间香港大街上狂奔。。。亲身经历了香港鲜为人知的一面,对这个蒙罩着现代化金融中心的大都市有了更深的体会。等到大家精疲力尽的赶到终点时,分数成败都已经不重要了,只剩下的满满的一兜回忆。最后大家躺在西九的草地上谈天,和在mad party上唱歌跳舞的疯狂,是维港夜景里最美的星光。

 

【18日】****

参与活动:

1.Open Forum:学习3.0

来自杜克大学跨学科研究领域的教授Cathy Davidson在她的演讲Learning3.0 中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Web education。她认为21世界是第四个information age,是一个信息极度膨胀的年代。这个年代的学习,只专注于自己的一个领域是远远不够的。互联网已经把世界各地的人和事像蜘蛛网一样联系起来了,同时人们也需要把各个领域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她鼓励大家learn beyond board,并且她自己也在杜克大学开创了很多实验性的cross-field lessons。在她身上,我看到的是一种勇于推动人类发展的力量,无畏创新的把教育引领到一个新的高度。当时我在想,如果自己有一天可以带领人类的某一方面迈出新的一步,那将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情。厚积薄发,prof Cathy带来的影响一直成为心中的动力。

 

2.Mad Experience:社会企业新手入门三部曲

Clive Lee的这个workshop很有趣,从一开始入场时,他要求我们做的第一项task就是在现场的电脑上加他的facebook。后来他解释到,SNS的作用是可以保持长期联系,并且加完facebook后,大家的感觉更像朋友,关系也更加近了一步,workshop的气氛就从演讲者和听众变成了朋友间对等的交流,这一下就活跃了现场的气氛。之后他用讨论的形式让大家理解了social business,social entrepreneur等术语,让大家对公益和商业的有了更新的认识。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想走social business这条路的——应社会需求而生的商业,才是有意义的。

 

Workshop中他还以诙谐幽默的语言给了很多tips,比如社交随时要带4样东西:名片,相机,玩笑和故事。名片用来交换联系方式,然后用相机拍下合照后方便做进一步的follow-up,储备一两个笑话来引起人的注意之后用自己独特的经历来赢得人们的赞许——社交成功!他的演讲中有个很有意思的三个符号:问号,灯泡,无限符号(数学符号)。他解释到,这三个符号就是社会企业入门三部曲:发现问题,找到解决方法,然后发挥自己无限的潜能去实施它,这就是social business要走的路。 Clive的这堂课,在我们的梦想和现实之间,搭起了一座指引的桥。

 

最后的活动就是Mad的闭幕式了。在闭幕式上,约有十几个来自不同地方的青年,用中文,粤语,英文来诠释他们对梦想的理解与追求。他们坐在舞台上,就和在座的每个人一样,年轻,期待,同时带领着改变。亲爱的朋友们,他们已经在行动了,那你们呢?

 

MaD相关介绍

(MaD – Make A Difference)

  1. 官网 | 新浪微博 | 优酷账号 | 豆瓣账号 | 人人账号
  2. 2011MaD·优酷主页
  3. 2012MaD相关链接:

Caper聚会

  1. Mad创不同大会参会探讨及CAPE聚会策划创想(by AT);
  2. 香港聚会吃喝玩乐问卷调查(by 美怡仔);
  3. Caper香港聚会照片曝光(by 小囧);
  4. 节目单:1月7日1月8日(by小囧);

小囧报道

  1. 感受和启发:
  2.   <li>
        相关链接: <ul>
          <li>
            免费午餐/邓飞: <ol>
              <li>
                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
              </li>
              <li>
                <a href="http://weibo.com/mfwctb" rel="nofollow">免费午餐</a>项目发起人;
              </li>
              <li>
                新浪微博:<a href="http://weibo.com/u/1642326133" rel="nofollow">@邓飞</a>;
              </li>
            </ol>
          </li>
    
          <li>
            Learning 3.0 / Cathy Davidson: <ol>
              <li>
                Duke University 跨领域研究教授;
              </li>
              <li>
                畅销书<a href="http://www.cathydavidson.com/" rel="nofollow">《Now You See It》</a>的作者;
              </li>
              <li>
                <a href="http://hastac.org/" rel="nofollow">HASTAC</a>(Humanities, A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anced Colaboratory)联合发起人;
              </li>
              <li>
                TEDtoChina相关报道:<a href="http://www.tedtochina.com/2009/12/31/reimagining_learning/" rel="nofollow">重构学习: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创新型教育探索</a>(by <a href="http://weibo.com/yvettewang" rel="nofollow">@Vislife</a>);
              </li>
              <li>
                <a href="http://hastac.org/blog/79" rel="nofollow">Cathy Davidson&#8217;s Blog</a>;
              </li>
            </ol>
          </li>
        </ul>
      </li>
    </ol>
    

其他报道者

 

Caper On Mad wiki页面:

http://capechina.org/w/Caper_On_MaD (欢迎大家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