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CAPE随笔 中的文章

初识“影响力投资”

文/段烨 2012年的时候,我和两位同事在西藏度过了半个夏天。当时我还在那家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工作,以为客户提供业务模型、流程梳理等等咨询服务的名义,一遍遍修改着PPT上的标点符号。当时公司与一家国际著名教育类NGO西藏分支机构之间签订提供免费咨询服务 (pro bono consulting)的长期合作协议, 我有幸入选了传说中这个最“逍遥”的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 客户希望我们帮助设计一套能够计算潜在教育市场容量的工具。在走访调查当雄、那曲等地采集一手资料的同时,团队成员很快一致达成共识(大概因为……

阅读全文

我的change making旅程之始

文/Yuri “Face the facts of being what you are, for that is what changes what you are.” 直面自己, 因为那是改变自己的原因。 ——丹麦哲学家Søren Aabye Kierkegaard 索伦·奥贝·祁克果 * * 我对change making概念的建立,大概要数回很多年前。偶尔之间朋友在播放Clay Shirky 2005年在TEDGlobal 2005对Institutions vs Collaboration的分享。Claly Shirky是研究互联网技术的社会经济影响的学者、作家。 他在演讲中提到了网络中的80-20法则的现象和各种利用科技进行协同合作的应用和现象……

阅读全文

记我的柬埔寨NGO岁月

文/郑毅卿 要不是陈柯如的约稿,这篇文章想必还得一拖再拖。从2013年6月3号在柬埔寨首都金边落地到现在坐在电脑前落笔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很多真实的情景已经内化为一种隐隐的感觉留存在心里,像一卷长时间未洗的胶卷,已经被时间夺去了些许精彩。仅以记忆之所存与大家分享。 柬埔寨是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的一个国家,与越南的、老挝、泰国毗邻。人口1,400万,其中53%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年龄中位数为23.8岁。整体人口的识字率为73.9%,在世界上所有国家中排名167位。研究报告显示80%的……

阅读全文

黑纱下的朴素与灿烂—情迷中东(伊朗)

文/敖弦 一口气看完了自己在伊朗的记的日记,每个细节每个心理活动,像是再把那些回忆记录了一遍,心情难免又复杂了。重听当时听的音乐,听觉加速了脑海中涌动的画面,当时的呼吸,当时的热度。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选择去伊朗旅行,我是完成了印度的志愿者工作,又从南印到北印走访了近十个城市,最后连签证都顾不上,从孟买出发的。 和以往我接触过的民族很不同,波斯民族人们的热情远远超乎我想象。在从迪拜飞往德黑兰的飞机上身旁的波斯大叔就相当照顾人,两个小时过去的很快,和我聊起他的家庭,一口一个嘘寒问暖不说……

阅读全文

MaD2014年会侧记(四):广义艺术

文/Tony Yet 艺术无界限 程理高@MaD 2014 什么是艺术?我觉得任何能够触动我心灵的东西都是艺术。 学习音乐,对很多人而言,为的是考取证书,丰富个人履历。但对程理高来说,音乐是另一回事。他认为音乐是无价的,凭此简单信念,他成立了Music Is Free Foundation,期望使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接触音乐,享受音乐和分享音乐。 很多人会怀疑自己是否有音乐或者其他艺术方面的天赋,但是,假如你这样问,那就完全错了。 程理高认为,正确的问题应该是:我是否真的非常喜欢某个东西,以至于假如我的生活中缺乏了那……

阅读全文

MaD2014年会侧记(三):开放数据

文/Tony Yet 地图汇聚群衆智慧 拓宽灾难救援思路 @dkobia at MaD 2014 「在灾难时刻,数据是一个杀手级应用。」 2008年,肯尼亚大选,被发现有舞弊嫌疑。许多民衆因为对选举结果不满而走上街头,结果非常不幸地发生了暴力事件。当时有一班程式设计师看到那样的情景就感到应该做点什么。他们开始敲代码,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做出了一个叫“Ushahidi”(这是斯瓦希里语的一个词,意思是「见证」)的网站,使得人们可以在街头直接利用手机将现场的情况以图文等方式上传到 Ushahidi 的网站,如此一来,所有人皆可在一个标有……

阅读全文

MaD2014年会侧记(二):元素学习

文/ Tony Yet 假如学生没有认真学习 是因为挑战太少了 每个社会都会有一些「边缘青年」,他们可能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往往他们有某些方面的才能,例如艺术、例如动手创作。在主流的价值体系里,这样一些学生的特长往往不会被发掘,更不用说重视。但是,丹麦的有一所叫「「野性创意学院Akademiet for Utaemmet Kreativitet」的高中则反其道而行之,专门招收这类学生,并且安排了诸如戏剧、舞蹈、杂技等课程——更准确的说是创作项目,而他们的教学方法就是边做边学。 Finn Bernholm Nielsen是这个学校的一名教师,他这……

阅读全文

MaD2014年会侧记(一):开幕式

文/ Tony Yet MaD全会是由香港当代文化中心主办的一个面向亚洲地区的年轻人的创新交流活动。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题,回应当下不同的议题。 今年MaD的主题是『第五方向』,借用MaD召集人Ada Wong的话来讲,就是: 从「缺乏想像,有太多的划地为牢;缺乏行动力,有太多的抱怨;缺乏同理心,有太多的自私;还有那要不得的旁观者心态;认为改变不关我的事」 走向「有公平正义,自由民主;有大同大爱,尊重差异;有珍惜资源,重视共享;支持你们创不同……的地方」。 1月10日周五晚的开幕典礼邀请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阅读全文

MaD的三年: 从鸡血少女到普通青年

文/Keledoll 在第三年参加MaD的第三天,收到了MaD的发起人Ada Wong的短信,说希望把我在Facebook写对mad的感想扩充下。然后默默地在MaD的闭幕式上,看到我无意中写的这句话出现在了大屏幕上: “第三次参加MaD,少了往年的激情(鸡血),却多了启发与深度思考,一如这三年我自己的成长一样。”——keledoll,Madee 还记得第一年参加MaD的时候,刚刚结束在北京的联合国妇女署实习,默默地决定了要放弃申请PhD的想法,决定投身公益。作为第一批MaD的内地参加……

阅读全文

嘉倩:以恋爱心态追梦的美女作家

文/荷兰在线 嘉倩,89年出生的上海女孩,五年半前开始旅欧留学,在荷兰、爱尔兰、西班牙闯荡,两年里出版了两本书。回国后的她找到了一份英国外交部的稳定工作,却在今年年初毅然离开 “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用自己的积蓄在全国四处游走,开始她的“交换梦想”活动。她说,从小到大都想当作家;她说,兜兜转转还是回到最初的梦想;她说,想做一个听故事和写故事的人,试探活着的可能性。 初识嘉倩是在微博上看到她的随笔《荷兰,我会想念你》,记录着身在巴塞罗那的她想念着荷兰的各种点滴:永远晚点但方便出行的火车……

阅读全文

最近文章

福利派送

分类

友情链接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