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jiao

本期责编:庄巧祎

每年暑假,许多来自不同高校的年轻人们都会奔赴偏远、贫困地区,参加支教项目。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在中国的城乡差异中,是一个尤其突出的方面。这个暑假,CAPE发起支教话题征稿,收到了许多热情的Caper和读者们的来稿,大家分享了所在支教团队的故事、分享他们对支教现象的看法和思考。CAPE编辑部将会对支教话题实行长期征稿,也欢迎没有赶上此次截稿日期的小伙伴们继续投稿,继续与我们分享你的经历与思考(投稿地址:capechina2011@gmail.com)。

 

支教团队故事:

支教需要考虑课程设置、学生水平、当地风俗文化、语言障碍等各种问题。而支教团队自身建设、教学培训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在这一系列的文章中,您将看到不同的支教团队是如何克服困难并最终实现支教的目的的故事。

《八千里路云和月》:蒋宇博分享的Yes We Do夏令营的故事。YesWeDo知行夏令营是由知行教育基金会于2010年开始发起,旨在组织海外优秀大学生赴中国落后地区交流,并以暑期夏令营的形式為初等教育儿童提供系统素质启蒙教育的慈善项目。

《彩虹彼端,约定之地》: 张博来稿分享“彩虹行动”7年来的发展历程。“彩虹行动”由三川大学生志愿团于2007年发起,是青海民和县三川地区大学生联合外地优秀大学生共同参与,助力青海东部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公益支教活动。

《筑梦与成长》:陈济青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暑期实践“Child Hope”团队的支教经历。文章从课程设置、与学生互动,到团队建设几个部分来详述团队在支教期间的经历。

《PEER城步夏令营的故事》:挚友计划的参与者李俊婷分享了她今年在城步苗族自治县当“挚愿者”的经历,她在文中介绍了挚友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和其他特殊的课程设置,还有自己参与挚友的体验和感悟。

 

支教反思:

淑芳的《给支教降降温》一文,客观分析了支教,尤其是短期支教的弊处。支教被许多大学生当作体验式夏令营,她在文中抛出问题:“我们的角色需要改变,需要思考究竟做些什么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将改变向正方向无限延伸?”坚持陪伴学生们的成长、保持爱心是淑芳给出的建议。你怎么看淑芳提到的这些问题呢?

高骏在《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一文中,分享了他五年前在凤凰支教的故事。在他的笔下,他和孩子们交流的许多细节都十分有趣也耐人寻味。 “支教一词本身就有支援、帮扶的意思,这种先进与后进的差距,很容易在志愿者心里放大,殊不知当“支援”超过了接受者能力范围的时候,爱反而会变为伤害。我对于支教意义的追求始终局限在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上,让他们去尝试之前不敢挑战的事情,去发现自己蕴藏的潜力和才能。”

 

支教支持机构介绍:

《10张slide讲述一公斤盒子的故事》:由安猪的爱聚团队开发的“一公斤盒子”是一个致力于提高农村教育体验的公益产品。这个神奇的小盒子里,有课程所需的简易工具和使用指南,使用盒子的支教老师也能够通过创造力,用同样的材料,给孩子们不同的上课体验。而安猪的团队在不断升级进化小盒子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了更多的学科、更多主题的小盒子。一公斤盒子还通过举行“聪明支教训练营”,从支教老师那里接受反馈。此次得到安猪允许转载的这篇文章,详细解释了他对农村教育、对社会创新、对一公斤盒子开发的思考。

《我和一公斤盒子》: 陈小仙曾经参加过一公斤的支教活动,也参加过一公斤盒子设计工作坊,他以个人的经历分享对一公斤盒子的使用感受。他也对自己的经历做出的反思,向一公斤团队提出了建议。

 

专题详情页:http://hicape.com/support-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