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E Meetup|成都】3.29 Ideas Worth Action——行动让想法延续

活动记录/Layla&左宇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在这个温柔的春天我们相聚在成都CAPE Meetup。

 

七点半还没到,桐梓林的青蜜咖啡就陆陆续续地坐满了参加聚会的朋友们,在温馨惬意的咖啡厅,活动发起人梓舟作为主持人华丽丽地吸引了一众妹子的目光(这个不是重点),作为开场,梓舟向大家分享了关于CAPE的介绍,并对活动的由来做了简单的阐释(我们致力于打造思想交流与实践支持的平台)。梓舟讲到,正如今天活动分享的主题一样“Ideas Worth Action——行动让想法延续”,思想不落实为行动,其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而我们今天活动的目的,便是“把想法变成行动”让行动落地,提升其影响力。

 

图片1

今晚的分享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又到场的各位朋友做一句话自我介绍并分享每个人希望实践的想法(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的想法或者行动);第二部分是由发起人分享自己的经历;第三部分Call to action,通过随机报数分组的方式组成5组,每组挑出一个组内idea,然后小组内头脑风暴idea为什么要做、需要资源、完成步骤和时间计划,四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小组行动;第四部分是根据时间表,后续跟进参加者的行动,提供力所能及资源支持。如果4组做成的计划之后再做场meetup续集。

 

Part1 自我介绍

第一环节的自我介绍,看似简单却让人感慨万千,小小的咖啡厅里坐满了来自各地的朋友:除了已经工作的朋友,四川大学、西南交大、西南财大、西南石油、四川师大、四川农大、民航学院等川内各大高校组成了我们聚会的主力队伍,成都七中、成都四中等高中生朋友的参加更让我们感受到传说中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说到梦想,这可就多了。大家的梦想五花八门,有希望创建文化聚集地的、有希望带着家人在海边散步吹风惬意生活的,有希望拥有自己的经纪公司和旗下艺人的、也有希望体验宣传慢生活的;有来自北京正在进行Gap Year的朋友希望投入自己更多的精力在公益艺术教育方面的、有致力于寻找失散狗狗的,有希望组建定点支教队伍体验冒险旅行的、有希望集结高中生活动信息交流的。有希望30岁之前徒步亚欧大陆的、有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吃遍天下美食”的;有希望推进关注青年发展活动的,也有希望认识更多人见识不一样的世界的。有希望在文化产业方面创业的在大四毕业前赚够一万元进行毕业旅行的、有希望搭建个人媒体平台的;有关注家乡多元化发展的,也有希望将科技与公益结合的。有希望开一家咖啡厅的,有希望做故事展的;有希望从事文化创意活动的,也有致力于将大家的希望变为现实作为加油站存在的,现就职于成都银行的骆丹则跟我们分享了这样一句话“Talk to people who can shake your mind.”(与能震撼你心的人对话)。而梓舟作为最后的发言者,告诉我们他想做的,便是“让更多人的想法变为行动。”说出你想做的事情,或许就是你开始奋斗的原点。

图片2

Part2 嘉宾介绍

经过了自我介绍环节,大家看着两位美女嘉宾蠢蠢欲动(蠢蠢欲动不合适也要用蠢蠢欲动= =)。

 

首先跟我们分享的是闫文静(Wendy),她现在是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的一名教师,是易社奖学金2011学者,目前的梦想是:环游世界,以及长跑突破一万米。Wendy的分享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商科生到社会工作老师的转变

2008年汶川地震,震惊世界,当时作为会计学研究生在读的Wendy正在面对准备了一年多的CPA考试,一场地震改变了很多,其中也包括她未来的选择。“想去灾区当志愿者”的想法,无论是从情感还是理性的角度都让Wendy心动,资格证不过是更好工作的敲门砖,而一段值得自己付出的志愿者经历,却提供了让自己多年后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可能,所以这时的Wendy没有选择仅仅通过金钱支援灾区,也没有选择短期志愿者,而是通过行动,践行自己的想法。

 

不得不说,悲剧也是一种机遇。在痛苦和哭泣弥散的同时,四川,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目光,各种办事处、机构带来了外部的目光,也给了Wendy机会。然而机会并不会眷顾所有人,起码并不是可以完全靠等待得到的,而行动,源于一种或许并不那么少见的优势“我能提供四川话、普通话和英语的三语翻译”——可能在坐的很多朋友都对这个不足为奇,然而,在那个时候,能够听懂当地方言并且可以进行英语普通话翻译的人,在各个机构办事处,都是急需人才,凭借着这个优势,Wendy在震后四川的两个机构开始了自己的志愿者生活。

 

第一个机构是Base在成都专注于水环境保护的NGO组织,在这个机构里,需要通过项目学习很多非专业领域的多学科知识(这也是Wendy在这段经历中的第一大收获),因为项目从属于世界自然基金会,也给Wendy提供了很多认识不同朋友的机会,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朋友就给Wendy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都问他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做全职的志愿者从事水环境保护,而他的回答是,“因为水循环是全球的,澳洲是我四面环海的家乡,保护中国的水资源就是某种程度上保护自己的国家。”Globalization,全球性、全球化这样的词语我们并不陌生,又有多少问题突破地域的界限而我们并不会想到呢?(这是Wendy在这段经历中的第二大收获)关于机会,Wendy分享给大家的观点是:机会是自己创造的。(这是Wendy在这段经历中的第三大收获)

 

很多人都信奉这样一个观点:机会来时要抓住它,真的是这样么?NO!机会要靠自己创造。Wendy的第二段志愿经历由此展开。因为曾经对顶尖的咨询公司感兴趣,于是对他们相关人员的Blog格外留意,当时一位麦肯锡工作的员工在Blog上更新说需要招募志愿者,Wendy觉得这是一个时不再来的好机会,于是在MSN上给这位公司员工留言,无奈等到联系的时候,得到项目已经招满的消息,这对于Wendy来说,可是非常之沮丧。然而,短暂的失意并没有打垮她,“与麦肯锡合作的基金会不止一个,那么就还有机会!”当Wendy这么想的时候,她谷歌了相关的基金会项目,发现了民政部下设立的1000人灾害心理援助志愿者项目,通过不懈的努力,Wendy最终成为了志愿者团队负责筹划等工作的负责人。这段经历告诉Wendy,也告诉我们,挖掘信息,搜索机会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因为有太多太多的潜在对手,比起等待机会的眷顾,创造机会、发掘需求岂不是一条“捷径”?

 

第二部分:珍贵的“游学”经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Wendy在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有机会去德国交流,对于大一就已经修够学分的她来说,德国的课程非常轻松,除了一周中有一天需要在柏林上两门课之外,剩下的六天就是她畅游欧洲的时间。对于Wendy来说,教育分为两个部分:学校提供的课程等正规教育,以及通过聚会公开课纪录片尝试旅行等得到的非正规教育,这些非正规教育锻炼出了我们的“软能力”,而校外的这些教育,往往才是最需要被我们重视的。

 

Wendy背着睡袋畅游欧洲成为了一个神话,那些精心做出来的旅行攻略被广为传颂,“进入到未经历的陌生环境、分辨周围人的好坏、尝试相信别人并努力去解决问题”——这些“软实力”在Wendy一次次睡在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的旅途中,被慢慢的激发得以锻炼。

 

为什么经历是一笔财富?Wendy和大家分享时候说:其实经历本身不是一笔财富,而是我们在经历之中有所感悟,这种心情影响了我们的一声从而成为一笔财富。很多人出国留学的目的是为了“镀金”可是这层“金”究竟有多少“真金”在里面?作为沙发客,Wendy住过25个当地家庭,了解家庭,与沙发主交流,无论是第一次见面的沙发主提供给Wendy的钥匙,还是Wendy给他们准备的礼物,都让她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原始的爱与信任。Wendy给大家分享她和一位雅典的朋友讨论,雅典的朋友问她“为什么中国人喝开水?是因为本来就习惯和开水,还是因为自来水不干净所以才要烧开了喝呢?”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或许都是没有想过的,然而对于Wendy的雅典朋友来说,这个问题意义巨大。雅典朋友说:原来雅典也是不喝自来水的,但是后来大家发现为什么欧洲其他国家的人都可以喝自来水而只有雅典不可以,于是联系了政府进行改造,终于让雅典人民也可以享受直接饮用自来水的便利。这个故事就好比德国一些人将红灯区合法化一样,红灯区这个敏感的词语,在他们的眼中,除了负面意义之外,还意味着从业人员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意味着没有法律保护地肆意受到虐待,于是他们将红灯区合法化,让行业可以受到法律的监督,让从业人员接受法律的保护。而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多人认为红灯区的人就是“渣滓的聚集地”,我们不要说考虑去维护他们的权利,我们甚至都不会关心他们的生死。——思维不同,文化也不同,不同的想法后有着更为深层的东西,这个对于我们来说才是最需要细细体味的吧。

 

接下来Wendy和大家分享了她在埃及沙漠上睡了一夜的感受,那就是人和自然微妙的关系,人在自然的面前是那么渺小。

 

第三部分:青年方面——挑战与创意

回国后的Wendy在我可比网站上看到了哥本哈根峰会中国青年代表团的招募,对申请非常动心的她做了两件事情:首先给我可比网站写了邮件,表达了对网站非盈利提供咨询的认同和感谢,同时表达了希望加入团队的意愿。没多久便接到了网站创始人——同为易社学者的张嘉伟的面试通知,这场面试不仅让Wendy收获了非常多的感悟,同时也交给Wendy用不一样的视角去思考。与其他面试不同,我可比的面试没有模式化的套路,反而问了Wendy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你认为你能给团队带来什么新的东西?当时的Wendy甚至有点惊讶,为什么一个纯公益的非盈利性组织的面试要如此,甚至有些刁难?后来她明白了,嘉伟的出发点是做事情,我是不是需要人。这次面试为Wendy参加COP15申请面试提供了珍贵的经验,COP15的申请中也有这样的面试问题“你为什么加入团队?”已经经历过嘉伟面试的Wendy此时不再想最初的那样选择一些模式化的答案来回答,而是告诉了他们“他们的需求”——虽然是气候峰会,但是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议题背后设计了包括经济、产业、政治、民生等多个领域的问题,目前的团队构成比较单一,而Wendy是商科背景,能够提供不一样的信息,更能提供不一样的角度,能让团队从更多元更主动的角度了解会议。“打动别人”,这可以说是Wendy的艺术,通过想“对方需要什么”而获得双赢的沟通,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传说中的女神——高梓清(Isabella),Isabella是香港人,在上海念中学,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历史双学位,高中开始投身公益,也从高中开始走上打工的路途,曾在三个月内筹集2万美金去南极探险,目前在创业开办红酒公司的过程中,今天Isabella与大家的分享将分为两个部分:公益和工作。

 

第一部分:公益。

或许是受到家庭熏陶“财政独立”的思想,或许是受到金庸小说的影响,公益活动和打工对于Isabella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一部分)。因为父母工作的缘故,Isabella搬过很多次家,从香港到上海,再到西班牙,到澳洲,这个过程中让Isabella认识了文化差异的影响,也学会了融入到不同的文化中。学会包容,让当时的她想去停止这种无形的“文化暴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变得愈发敏感,这样sensitive的特点,让Isabella能够顾及到他人的感受(这也是她的笑容如此治愈的原因吧)。

 

高中时候组织去老人院的经历,让Isabella看开了很多的烦恼,大别山支教、内蒙古植树的经历更是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高二时候凭借“上海定向文化交流”已经小有名气的她凭借着优异的SAT成绩可以去美国Top 10的高校学习,14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远远超过了美国大学的要求,然而,因为personal statement,Isabella并没有强烈的驱动力去美国读大学,正像Isabella说的那样“活动做多了人会浮躁,所以不要带着功利心去做事情。”于是在那年,邂逅北大的时候,她听到北大的学姐告诉她“北大的学生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去未名湖边读书”让她兴奋不已(虽然后来证实并非如此)。之前经历过香港大学Summer Camp职业培训的Isabella更喜欢北大这种崇尚“学者之风”的气质。

 

放弃了既得的东西去考北大,在很多人开来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在Isabella的努力下,她考上了。在北大读书的日子,她在民工小学教英文,继续着自己的公益事业。

 

第二部分:工作。

从高中开始,Isabella就是一个“商才”,无论是卖面条赚了一万块钱给自己买佳能的单反,还是在中医馆打工做文员的工作,或是在挪威实习,Isabella都用事实说明着自己的能力。大一大二时候,Isabella通过AIESEC得到了与公司HR谈判、联系国际实习生的机会,这个经历类似于sales的工作,让Isabella收获了很多,第一年的工作focus公关领域,拉赞助等等经历让Isabella收获了一叠名片,而这叠名片也是她接触商圈的开始。后来,Isabella得到了一份在《vogue》类似于marketing的工作,Isabella的工作就如同大家都看过的《穿Prada的恶魔》中一样美妙刺激。

 

Isabella知道自己最终还是会选择在国内发展,在自己的Gap Year中,她想过去西班牙学习Flamenco舞蹈,但通过对自己经历的回顾,她觉得比较有前景的职业包括:高级消费品以及快消品,而Isabella也发现自己无论是Vogue还是 Hermes的工作经历更适合自己在高级消费品的方面发展,于是在学习法语的同时,Isabella选择通过学习成为一名法国专业侍酒师。这段经历让Isabella在香榭丽舍大街Michelin餐厅工作,也去了巴黎最大的酒窖,更让Isabella在Summer School学习了成为Fashion Designer的相关技能。

 

红酒课程开始了,Isabella在一次和朋友一起参与的酒展上发现了一款酒——Little Beauty(小美人),在各种摊位上试酒(100-200款酒)仍旧无法抵挡她和朋友对于这款酒的喜爱,这款混杂着花香(玫瑰)和果香(荔枝)的新西兰产酒,让她惊奇不已,这场酒展,Isabella买了两支这款酒的Limit Edition。

 

在巴黎上的红酒课程非常辛苦,每周都要考试,大概在课程进行两周之后,大家对酒都有了比较基本的了解,“盲瓶试饮”的挑战,被老师提了出来。无法通过品牌、标志或者是符号来判断酒,只是通过酒的本质来Judge,老师让每个人带一款50欧一下的酒,Isabella思前想后选择了一支酒展上买到的Limit Edition的Little Beauty,当大家尝到这款酒的时候,连老师都误以为是Traminer,当得知这款酒来自新西兰的时候,大家都非常惊讶。

 

而这惊讶,触动了Isabella的商业头脑。她希望联系到酒庄通过红酒生意赚取学费,通过一段时间细致耐心的marketing study,Isabella对该产业的竞争对手、公司的定位、在香港的执行计划等都有了比较详实的了解,在一步步深入的过程中,信心也与日俱增。从对红酒市场的分析来看,这个不成熟的市场还处在上升阶段,而创立公司正是最好的选择。Isabella之前也有机会在投行做有关私人银行业务相关的工作(私人财富管理),但她通过对自己内心的了解,认为自己更想创业,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同时也发现这个产业年轻的市场(25岁到40岁的消费群体),最近更是引入高级电商拓展业务,将原先的B2B模式向B2C模式改变。

 

几天前,Isabella在北京看一个孵化器项目,没想到擦肩而过的竟是默多克,原来这个孵化器的项目也被默多克看中,如果合作,自己的公司将有可能与默多克共同合作投资。

 

目前Isabella的公司进驻全国五个省市,马上要拓展到十个省市。我们也相信,有她的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Isabella最后分享说:一件事情做专做好,看似遥不可及的事情也会眷顾你。脚踏实地,即会实现。

 

 

Part3  Call to Action!

第三个进程开始时,时针已经走到了十点。众人分为数小组讨论最为认可的方案,并把它做完整的称述,使全场的气氛达到一个顶点。思想碰撞所触碰的火花已足以头晕目眩,求知欲与表达欲这一刻齐齐依附在每一个人身上。不直抒胸臆的表达,哪里能够善罢甘休。二十分钟的讨论似乎还是太少,不够说不够讲。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首先出场的第一个组带着对多元化文化的孜孜追求,谈论了建立信息平台,并最终建成思想文化主题咖啡馆的想法。第二个组以一颗浓郁的校园情怀,产学研一体的打造手绘明信片、马克杯的校园产品工坊。第三个组把自己的梦想推己及人,“Dream your Dream”为您的梦想赞助与跟踪。第四个组让高中生活跃起来,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增添青葱校园光彩。最后一个组,打造组建志愿者信息收集与发布平台,突出者“平台低,受众多”的亮点。

 

Part4自由讨论

之后的自由讨论是本次Meetup优雅的退场。年青人们似乎并未有所察觉,纷纷开启了不同的话题聊着天。不只是一次聚会,大学生们还得到了一份实习的机会;不只是一次聚会,与嘉宾有感而发的青年们又围坐在嘉宾四旁;不只是一次聚会,那些渴望将想法转化为行动的年轻人们彼此探讨着项目的可能性。CAPE Meetup好像不是一次聚会那么简单,因为那些依依不舍的人,因为那些心里流淌着暖流的人,因为那些正在将想法转化为行动的人。

 

发酵创意,点燃行动,CAPE Meetup,让我们下一次再聚首!

 

附分组讨论行动成果:

Group 1:

信息平台—思想文化交流咖啡馆

原因:推动多元文化;思想碰撞—社会正能量提升—提高社会素质

途径:社交网站—植入广告—实体交流馆—人脉积累

 

Group 2:

校园文化—实体产品:手绘明信片、马克杯

产品设计—生产—推广—销售

校园设计比赛—社会评委

淘宝批量生产—学校展台+网络—销售

 

Group 3:

Dream your dream

方案形成—volunteer征集(借助平台)—线上线下收集梦想—筛选(展示)—赞助商(大学社团)—宣传—梦想实现、跟踪

 

Group 4:

“why”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网站—学生交流—线下—多个学校社团交流

 

Group 5:

(题外话)*流动儿童(三到五年级)艺术教育

(NGO)志愿者信息收集&发布平台

延续性:团队—公司

亮点:平台低—受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