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改良,正在成为新一代青年的重要特点 

作为今年暑假刚由几个青年和学生刚刚发起的学生组织,“Capechina – 全球青年实践网络”还处在一个摸索的过程中。

最初成员主要是参与或者参与过“AIESEC – 国际实习生交换组织” 的成员,讨论也首先是AIESEC对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和社会的价值,以及AIESEC目前在中国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而讨论到“AIESEC本土化”的问题。

后因许多讨论和设想,发觉借助AIESEC官方组织来推动,要颇费周折,因此有同学提议,不妨发起一个草根组织,从我们自身做起,由我们自身的实践和所展现的价值,进而再影响AIESEC等其他组织的变革。

并由于“SAS – 海上学府”(Semester At Sea)的赵轩、“ CouchSurfing- 沙发漫游”的Henry等同学,以及TEDtoChina的发起人之一Oliver的加入,进一步确立为现在的Capechina。

今天,我想摘录一段最初在讨论AIESEC本土化时,我对AIESEC定位的一点建议,也算是作为参与其中的一点感受。

我感觉,AIESEC 首先是一个“全球青年实践网络”,而不仅仅是一个“世界之窗”。

号称“世界之窗”的各类国内外新闻媒体机构已经非常多,而习惯了以媒体人、新闻人的角色对世界的冷眼旁观,已经让我们习惯了走马观花,丧失了许多对周围的自然、社会和我们自身的敏感。我们似乎已经知道太多,又似乎什么都不知道。

这种过分的成熟,既消耗了我们的热情,又常常使我们陷于迷茫。因此,近年来,以实习生、志愿者等实践者,或者说主体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的改良,已经成为新一代青年的一个重要特点。

所以,我建议AIESEC,尤其是“AIESEC中国”的同学,不妨高举“青年实践”的旗帜。

另外,谈到实践,必然涉及到观察、讨论,然后才有实践,所以,自然就会承担“世界之窗”的部分功能,但与绝大多数作为“世界之窗”的传统新闻媒体机构不同的是,这是这些观察、讨论,是来自于许多青年作为社会改良者的亲身观察、体验和行动。

稍微浏览了一下大家的讨论,我想先回应一下这封邮件标题中有关AIESEC定位的考虑。

(注:有趣的是,Capechina最初的命名竟然就直接用了“GYPN – 全球青年实践网络”。@Actionthinker 作为发起人之一,更是把“GYPN”戏称为“哥要骗你”。但这无疑是让他工作之余,倾注了最大心力的一件事。)

2011/09/10

 

OliverDing:CAPE前传故事两则

今天看到CAPE发出如下的一个海报,进行社区成立2周年的庆祝。想不到这么快又一年了,这一年来CAPE蜕变了很多。行动加速成长果真没有错。行动会带来更多机会,资源和联结。行动会引领社区找到大家想要去的地方。

我从2011年开始担任CAPE项目的顾问,和这个团队的同仁保持密切的沟通,一路看着它的成长。通过CAPE社区,我也保持和年轻一代的联结,得以深入感受一群海内外青年的困惑、苦恼、梦想、激情、冒险、创意和奇遇。CAPE的陈露叫我写几句话,我想起在这个blog里一直有一篇2011年写的草稿,现在就把它发布出来吧。

未完成的CAPExBoston

一年前,我帮助CAPE进行了开放品牌计划的测试,发起了CAPExBoston项目

CAPExBoston是一个实验性质的社会化媒体公益传播项目。它是CAPE项目正在测试的开放品牌计划CAPEx计划的一个试点。我们希望将CAPExBoston建设成一个联结波士顿青年和世界青年的纽带,让大陆青年更近距离地感受波士顿。CAPE项目是一个非营利性质的公益传播项目,希望鼓励海外学习和实践青年分享他们的所见所闻给大陆青年。发起于2011年6月13日,我们很高兴在一周年之际开始一个新的探险,进行CAPEx的测试。希望波士顿青年能够大力支持。

这个CAPExBoston测试项目已经在2013年初结束,但是它的尝试演化出来了两个成果:CAPE Meetup, CAPE Local。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这个年度的CAPE活动,前半年的一个亮点是以Meetup with Purpose为核心理念的CAPE Meetup,最初从新加坡Caper柯如访问波士顿开始,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大家喜欢上Meetup with Purpose这个概念,然后CAPE Meetup顺势推出,接着新四年接棒,搞了更具实验意味的朋波友聚

CAPEx测试计划后来增加了CAPExNYC和CAPExSG两个聚点。整个计划定位于难度较大的内容集展,要求当地粉丝进行长期的内容集展维护。这个挑战很大,于是我们终止了这个实验。

2012年6月到2013年6月这个年度的下半年,CAPE推出Local Caper计划,目前已经拓展到十几个城市,在当地找到了Local Caper,帮助他们打造本地化的青年社区。

一个社区的成长和个人的成长一样,秉承开放心态就好了,敏锐洞察社区的需求,推出帮助人们的服务和产品,在共同远景不变的前提下,具体的做法可以不断与时俱进,这样在不断创造建设性价值的同时,社区整体和每个成员个体都可以不断成长。

下面这些文字是2011年8月23日记录在这个blog里的,存成了草稿,一直没有发布出来。三个月之后(2011年11月30日),GYPN已经更名为了CAPE。这篇稿件算是一篇纪念贴。

GYPN.org:当旅行者成为文化桥梁

八月初的时候偶然看到GYPN.org这个网站,觉得有些触动,就随手在G+和TEDtoChina邮件讨论组上分享了一下。随后和他们团队成员有了一些沟通,因为打心底喜欢这个项目,也就答应加入他们的顾问团队,助力他们成长。

GYPN是英语“Global Youth Practice Network”的缩写,中文名为“全球青年实践网络”。GYPN创办于2011年6月,是一项由国内外在校学生及新近毕业的学生一同发起,旨在协助个人或组织来挖掘自身的经验和价值的全球性非营利性组织。目前10多名核心成员分布在中国、加拿大、香港、澳大利亚、土耳其、柬埔寨、英国、瑞典等地。

感谢你们的分享和努力。我第一次看到GYPN的时候很激动,因为它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记得培风四个月的时候,我们带他去医院做一个小小的手术,在医院我看到一本杂志,VERGE (http://www.vergemagazine.com), 这个杂志的口号是Travel with purpose。

我当时把这个杂志的名字和信息记录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很激动地和我太太说,快来看看,这个很特别的分众媒体杂志,我和她说,将来有机会的话,或许做一个类似的网站来联系在中国的这类旅行者,以及去全世界旅行的这类中国旅行者。新媒体可以创造很多机会,联系这些看起来很小但是对社会创新价值贡献很大的族群。

虽然我已经很久没有更新我的blog,没有把这个设想记录下来,但是这个想法一直存储在脑海里。想不到现在GYPN就是在实践这个设想:)

陈露分享的关于AIESEC的资讯让我受益匪浅。我不是很了解这个组织,之前偶尔在TEDtoChina的邮件列表里看到一些同学来报道自己来自这个组织,已经引起了我的一些好奇心。这次我仔细阅读了几个链接,包括陈露和小石的研究。这些阅读带给我很多感受。

我最近在做几个方向的思考,其中一个是关于开放组织(Open Organizations)和社会化领导力(Social Leadership)。我的思考心得是,在新的社会化媒体环境中,人们更容易创建出新型的开放组织,通过线上协作建立社群,进而促成改造社会的积极行动。在这过程中会涌现一大批新一代的社会活动家,他们具有卓越的社会化领导力。

从AIESEC到GYPN的旅程,从实践中佐证了这个观点。与其受制于传统组织,不如独立自主开辟一个新天地。我相信随着时间演进,越来越多的国际化组织将由新一代社会化活动家来领导,越来越多的组织将成为开放组织。

我曾和TEDtoChina的同仁说我们在参与一个全新的革命性的运动,这次我也对所有的GYPN同仁说,你们也在参与一个全新的革命性的运动:)